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上海会成未来数十年引领潮流无畏之都

发表于2013-09-29

美国《哈佛商业评论》网站9月27日文章,原题:你真的不想看好中国?

   《亚洲崛起》一书颇具先见之明,早在1995年就预测东亚和南亚将持续崛起为经济发达地区,该书作者是《经济学家》前编辑吉姆·罗沃。尽管之后两年亚洲陷入金融危机,但中印两国在新千年前10年的恢弘增长,足以证明他预测准确。

我上周首次前往在该书中担当核心角色的上海期间,罗沃不停地在我脑海中浮现。他曾预测上海会成为亚洲蓬勃发展的中心,2020年时人口达2700万,并将与纽约和伦敦一起成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。他还预言自己将在上海生活。

尽管最后一项预测无法实现(他于2001年去世),但上海极有可能达到或超过罗沃的人口预测——目前已接近2400万。这座城市也尚未成为展望中的金融中心,因为中国迄今还不愿冒险全面置身于全球金融市场——尽管上海自贸区意味着重大尝试。但上海确实给人以必将很快成为全球大都市的感觉:会成为在未来数十年引领潮流并塑造世界经济的朝气蓬勃、富裕、时尚和无畏之都。

经过在全中国的10天行程后,我就对这种预测笃信不疑?并非如此。但一次中国之旅,足以令人更坚信这种观点:罗沃等对亚洲总体尤其是中国的正确判断是一种必然,那些怀疑论者则在过去一二十年中一错再错。在崛起为经济强国的途中,没有任何国家不曾遭遇危机。中国如今也面临污染、资源萎缩、劳动力老化和增长模式等问题,但中国的前进势头仍令人瞩目。

这次中国之行还为我留下另一种印象:我向来偏爱有关印度较中国更具长期优势的说法,因其法律和言论自由等软性基础设施优越于中国。但中国的硬件基础设施实在更令人印象深刻。随着社交媒体和独立商业媒体的兴起及法律体系持续完善,中国已在软件方面取得切实进步——或许可与印度兴建机场和地铁相媲美,但绝对比印度改善电网的表现更出色。(

发表于2013-10-08

上海? 加油

上一页|1|
/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