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看新闻
[摘要] 面对棚改乱象,芝罘区加强顶层设计,将原来的责任体系重新理顺,对下放到村居的权限统一收回,形成“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、街道园区全程主导、居民区具体实施”的三级责任体系。
近年来,城市棚户区改造从开发商眼里的“香菜饽饽”变成了“烫手山芋”。面对困境,芝罘区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个关键,积极探索“整体协调、相互融合、一体推进”的工作路径,走出了一条高质量棚改发展之路。目前,全区已启动67个棚改项目,其中27个全面完成、40个正在推进,29个因历史遗留问题停滞的项目全部拿出解决方案、19个实现重启,2020年底前将全部完成现有棚改任务、1.8万户棚户区居民住上新家。
强化顶层设计 逐级卡实责任
长期以来,芝罘区棚改工作以村居为主体来推进,项目运作混乱、工作进展缓慢,加上顶层设计不充分、统一领导力不强、个别街道园区把关不严等因素影响,全区棚改一度出现“村村冒烟”“画地为牢”等问题。面对棚改乱象,芝罘区加强顶层设计,将原来的责任体系重新理顺,对下放到村居的权限统一收回,形成“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、街道园区全程主导、居民区具体实施”的三级责任体系。在区级层面,由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全区棚改工作,涉及到居民安置、土地出让、评估测算等重大事项,全部由区级统筹决定,凡是大的棚改事项须经区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集体研究议定,不再由村居层面自行主导确定。成立棚户区改造指挥部,由区人大主任、副主任、政府副区长等3名区级领导担任一线指挥员,设置“征迁安置、规划设计、综合协调、考核督导”4个工作组,抽调20名科级干部和工作人员集中办公、全程靠上。在街道园区层面,按照“一个项目、一套方案、一个专班”的模式,将棚改工作纳入街道党工委“一号工程”,由主要领导亲自抓、分管领导靠上抓、专门队伍具体抓,全权主导辖区棚改项目招商、资金监管、土地征收、审核把关等工作,有效杜绝了“村自为政”现象发生。在居民区层面,由居民区党组织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征收、搬迁工作,严格按照“四议两公开”的村级事务民主决策程序,对搬迁安置补偿方案、工作实施流程等事项全部公开。对在工程建设期间出现强揽工程、煽动闹事、恶意阻扰施工等行为严厉打击、绝不姑息,彻底打消个别居民区大局意识不强、谋取私利、打小算盘等错误思想,确保棚改工作规范有序推进。
分类精准施策 破解遗留问题
因项目手续不齐、资金链断裂、上级政策调整、水源地保护范围限制等各类因素影响,芝罘区一度有29个棚改项目成为“半拉子”工程。对此,芝罘区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作为重启棚改项目的前置条件,要求参与棚改的企业必须首先解决项目历史欠账。对资金链断裂的项目,通过引进一批资金充足、经验丰富的大商强企,创新融资方式方法,合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。目前,珠玑、黄务、东林等6个停工项目已成功启动。对未批先建的项目,采取“先行处罚、打包挂牌、政府主导处置”的模式,健全完善项目建设手续,西牟、华新、北上坊等7个项目实现复工建设。对改造用地不足的项目,统筹使用区级可利用土地,合理确定项目改造用地,沙埠、南里、南上坊等7个项目重新启动。对毛地出让的项目,引导村居算清大账、算好长远账,一居一策、分类施策,上尧、联华、杜家疃等9个停滞多年的项目已实现突破,年内可全部启动。总体来看,目前全区29个因历史遗留问题停滞的棚改项目已经全部拿出解决方案,其中19个项目顺利实现重启。
树立长远眼光 实现持续发展
芝罘区棚改项目数量多、范围广,由于改造方式传统、开发质量不高、拉动经济能力不强等问题突出,过去多数项目没有通过棚改实现“提升城市功能、优化产业布局、带动经济发展、保障改善民生”的目标。为改变这一状况,芝罘区坚持树立长远眼光谋划棚改工作,更加注重发挥棚改在城市空间科学布局、城市功能改造提升、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等方面的作用。一是坚持“棚改+大商”。通过招引知名企业参与棚改工作,利用其成熟模式、先进经验、雄厚资金和专业技术,提升棚户区改造质量。去年以来,先后引进万科、金地、中瑞鼎峰、恒大、融创、保利等大商强企,合作启动珠玑、东林、黄务等13个棚改项目,累计开复工安置房40万平方米,交付使用53万平方米。二是坚持“棚改+产业”。摒弃单纯依靠房地产、“瓦片经济”等低端发展模式,高效利用棚改腾出的土地和资源,围绕信息技术及智能制造、医疗康养、产业金融等“六大产业”,去年以来共引进康佳大健康加速器、宏远医疗科技产业园、芝罘云数据基地、毅德蓝色半岛物联网基地等15个都市实体项目。三是坚持“棚改+民生”。在搬迁改造、安置房建设、设施配套等涉及群众利益的关键环节,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,科学布局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。去年以来,累计投资10亿余元,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1所,新建改造医疗服务场所60处,确保群众安置顺心、生活舒心。
规范工作流程 坚决不留包袱
芝罘区棚改工作起步较早,但由于制度不健全、操作不规范,存在的问题隐患也较多。有的项目为了快动工、快交付,往往采取“边干边批、先干后批”的办法,导致后续推进迟缓,全区因棚改相关问题到省去市上访占比达40%以上。为避免再出问题、再留包袱,芝罘区坚持从政策、流程、监督三个方面发力,确保棚改项目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。一是注重强化政策保障。制定出台《棚户区改造工作实施细则》《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补充意见》《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补偿方案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,统一政策标准,对棚改工作的操作流程、政策支持、工作时限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,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依、有规可循。比如,在保障集体经济发展方面,对旧居原址等额供地产生土地出让纯的10%返还给所在街道园区,由街道园区根据居民区经济发展需要统筹支配,有效调动街道园区参与棚改工作的积极性。二是严格依法依规操作。坚持“公平公正、公开透明”原则,将征收过程、补偿标准、安置方案等事项全部公开,聚焦项目改造用地的勘测定界、补偿测绘、补偿评估,以及项目评估测算、规划方案审批、质量监督、竣工验收等重点环节,明确责任主体、参与机构以及手续办理方式,杜绝违规操作空间。三是全面加强督导考核。按照“应改尽改”原则,由区政府与各街道园区签订棚改工作责任状,将棚改目标节点卡实到位,每月进行实地督查。将棚改工作纳入全区目标管理考核体系,对6个涉及棚改任务的街道园区实行专项考核,确保棚改工作全面快速推进。
(来源:芝罘湾畔 发布时间:6月13日)
回复还可以输入100字
不作为到家,一天到晚口号响,不把百姓事放心上